Aa

活動

訪問團

2009美國訪問團記者會

2009.05.05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基金」)已於2009年4月23日至29日完成一年一度的訪美活動。「基金」行政總裁鄧淑德女士為本訪問團團長,成員包括 嘉賓講者梁錦松先生(百仕通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大中華區主席、前財政司司長)及兩位「基金」理事伍穎梅女士(九龍巴士有限公司董事)及葉毓強先生(美國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亞洲國際諮詢理事會成員)。鄧淑德女士、梁錦松先生及葉毓強先生出席了於5月5日舉行的記者會,向傳媒介紹了此行之重點,並分享他們的 觀察及體會。

鄧淑德女士表示:「一年一度的訪美團旨在向美國介紹香港的最新近況,分享我們對中國內地發展的看法。另一方面今年特別希望了解一下在奧巴馬新政權下,美國有關人士及華府對香港、中國、美國及中美關係等的看法。」

梁錦松先生表示美國方面基本上了解及認同香港的優勢如鄰近中國大陸、簡單及低稅制、國際認可的法律制度及法治、資訊流通、治安良好、方便及安全的居 住及工作環境等。他亦就上海目標於2020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表示中國龐大的經濟體系足以支持於本土成立多於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就如美國擁有紐約、芝 加哥、三藩市等多個金融中心。香港現在已是國際金融中心,應加強其固有的優勢,積極爭取成為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發展人民幣債券業務,以及開發更多監管得 法的洐生工具,與上海優勢互補。不過,香港要有長遠持續的發展,就必須能留住及吸引各地的精英留港及到港發展。此外,梁先生亦主動向美國方面解釋香港並非 「避稅天堂」,以及對可能因全球經濟進一步惡化而觸發保護主義(無論是在貿易、人力資源或資金等方面)表示關注,而有關人士回應正面,並答允會留意事情的 發展。

鄧淑德女士認同美國對香港事務並沒有特別擔心的地方。美國人目前比較關注本土的經濟議題及如何更好地讓中國投入参與,發揮作用。因此他們對中國能否 及如何達至國民生產總值8%的增長及其刺激經濟方案的成效等議題十分感興趣。「不過,我們亦藉此表示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動力核心,其地位日益重要,香港既有 鄰近中國的優勢,又在中央政府強力的支持下,香港定能有所裨益而能更快復原。」鄧女士說。總括而言,美國有關人士對中美關係以及對新政府的有關政策的方向 都是正面及認同的。

葉毓強先生強調香港的成功有賴高質素的人才。他認為大學教授及學生的國際視野及經驗甚為重要,因此鼓勵美國大學與本地大學多合辦課程及交流活動。他 舉例香港理工大學和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亞洲己有此類合作。葉先生表示:「世界越來越細,促進了更多互動及互相依靠。」香港的大學向來致力吸引世界各地 精英,如剛到任的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校長,他們之前都於美國著名大學中擔任要職。這些有西方學術背景及經驗的領袖定能繼續提昇本地大學的國際聲譽 及水平。
 
伍穎梅女士認為與美國的政治和商界領袖的會面,及於華盛頓同期舉行的百人會和香港美國商界議會活動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溝通平台。她對「基金」能擔當起民間外交的角色,對促進香港、中國及美國相互了解作出貢獻感到十分高興。

約20名記者出席了記者會

「基金」行政總裁鄧淑德女士簡介訪美團目的及行程

(左至右) 梁錦松先生(訪美團嘉賓講者)、鄧淑德女士(「基金」行政總裁)及葉毓強先生(「基金」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