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基金」)已於2010年5月12日至19日完成一年一度的訪美活動。訪問團代表於6月3日舉行記者會,向傳媒介紹此行之重點,並分享他們的觀察及體會。
「基金」執行委員會主席陳啟宗先生(恒隆地產有公司董事長)為本訪問團團長,成員包括三位「基金」理事鍾志平博士(創科實業有限公司副主席及執行董事)、伍穎梅女士(九龍巴士有限公司董事)及劉鳴煒先生(華人置業集團董事);以及「基金」行政總裁鄧淑德女士。
在介紹訪問團成員後,鄧淑德女士簡介了一年一度訪問團的主要目的,旨在向美國介紹香港的最新近況,分享我們對中國內地發展的看法,亦從中了解美國有關人士及華府對香港、中國大陸、美國及中美關係等的看法。
陳啟宗先生表示在中國急速及巨大的經濟發展下,香港的未來是肯定的。香港的金融行業會繼續成功發展,並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上擔當重要角色。現時美國對人民幣 估值的問題十分關注,陳先生在會面美國有關人士時亦分享其見解。他表示人民幣的逐步升值和擴闊匯率是可能出現的。但是,有關政策的推行並不是受到外國的壓 力,而是內部需要,好讓人民幣慢慢發展成一個更靈活和可自由兌換的貨幣。美國不少金融及政界人士亦認同人民幣的升值是無助縮小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赤字。 陳先生相信中國領導人會採取適當措施以持續國家的發展,同時亦顧及中美的雙邊關係。
作為一位成功的工業家並於香港創立公司,鍾志平博士本身正是一個成功例子以展示香港的優勝地方,例如能有效地籌集資金以配合公司擴張計劃、輕易地吸引來自 世界各地的人才以建立一支國際化的管理團隊等。他補充說,由於香港鄰近內地,正好為香港提供低勞動力成本和巨大的潛在國內市場。作為一個國際樞紐,香港亦 有助他把公司打進全球市場。鍾博士認同人民幣很可能會逐步升值。但是,它不會損害中國的經濟發展,因為中國銳意提升其工業增值服務發展,並開拓其內需市 場。他認為,中國和美國間貿易赤字並非單方面的問題,是需要兩國共同去面對及解決的。
伍穎梅女士認為與美國的政治和商界領袖的會面是富有成果的。隨著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和發展,世界的注意力將更聚焦於其身上。香港憑藉其獨特的地理優勢、 “一國兩制”的制度以及穩健的基礎支柱,定能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有所裨益,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美國不少人士亦認同香港的競爭力,其中歸功於其獨特的行政 制度。
劉鳴煒先生認為「基金」的訪美活動是成功的。從與當地的高層決策者、智庫及其他組織的對話中,我們了解到他們仍舊非常關注香港的發展。對他們來說,香港一 直是一個經濟自由和繁榮的指標地方,並將保持下去。不用多說,中國依然是眾人的焦點所在,尤其是在兩國舉行「戰略與經濟對話」之際。香港應繼續作為世界進 入中國的橋樑,同時亦向世界展示中國真實面貌。他很高興能在華盛頓進行了建設性的對話,更對明年的訪美之旅充滿期待。
鄧淑德女士認為在大部份的美國受眾眼中,香港的形狀良好。他們對香港並不感到需要特別擔心的地方,反而中美關係卻是對話的重點。人民幣的價值和中國即將推 行的自主創新政策(Indigenous Innovation)等問題確實為雙方的關係添上壓力。不過,美國方面對中美關係政策的方向仍是正面及認同的。
「基金」行政總裁鄧淑德女士向訪問團成員及各受訪單位致衷心的謝意,他們的支持令到訪問團取得美滿的成果。秉承「基金」多年來致力促進香港、中國與國際社會的溝通,「基金」將繼續組織同類型的互訪,以助互相更深入的對話及瞭解。
(左至右)鍾志平博士、陳啟宗先生、鄧淑德女士及劉鳴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