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十分榮幸邀得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女士以“中國的和平發展與國際環境 – 後危機時代的中西方關係和香港的作用”為題,於7月11日發表晚餐演講會。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為合辦機構,《明報》為支持媒體。近200位香港各界人士和各國、各國際組織港機構代表出席活動。
「基金」顧問委員會主席鄭家純博士代表主辦機構致歡迎辭。「基金」信託人丹斯里拿督邱達昌及梁偉峰先生;理事鍾志平博士、胡珠先生、虞茱迪女士、蔡少洲先生、葉毓強先生、馬景煊先生、曹其敏女士及林曉盈女士;及行政總裁鄧淑德女士出席參與活動。
會上,傅瑩女士肯定了香港回歸14年來成功實現繁榮與發展,並重點從金融危機後歐洲等國家經濟的恢復發展和中西方關係中合作的機遇和面臨的問題以及香港的作用等談了一些看法。
傅女士談到,金融危機最嚴峻的時刻已經過去,德國在歐洲率先實現穩定復蘇,愛爾蘭等部分國家經濟開始好轉。但整體上看, 歐美仍然面臨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困擾。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增加,並擴散至發達國家,對當地消費帶來不利影響。面對嚴峻的形勢和社會壓力,有關 國家正在積極通過改革解困。中國也在觀察和思考這些問題。
她說,國際社會,特別是歐洲國家對華合作的期望很高。溫家寶總理最近訪歐時,與有關國家簽署數十個經貿協議,總價值超過200億美元,還與有關國家商定加強在中小企業、人文、創新、教育等各領域的合作關係。中歐都希望超越買賣關係,從戰略高度推進彼此合作,在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和歐洲2020戰略中尋找契合點,加強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她談到,中國與歐洲、中國與西方發展合作關係時,並非沒有問題。例如,“中國人權問題”就成了一個總是扣在中國頭上的 “高帽子”。儘管幾十年來中國的人權事業一直在發展進步,但一些人在此問題上偷換了概念。他們似乎並不很關心廣大中國人民的權益,也看不到中國在這方面的 成就,而似乎更加關心個別人顛覆和改變中國政治制度的“權力”。
中國的現行道路,是經過長期歷史摸索後找到的,也是要堅持下去的。中國也在積極推進民主進程,最近中國全國人大上調個人 所得稅起征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醞釀過程等,充分顯示了中國式協商民主廣泛的參與性和代表性。當然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方願與 西方國家討論人權問題,但必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事實。
傅女士提到西方社會也存在對中國發展方向的憂慮。一些經濟問題常被政治化,但實際上,這種憂慮沒有必要。我們生活在快速變化的全球化的時代,彼此高度依存,只要耐心合作,我們應該可以並肩增長,共同解決問題。
她表示不贊成世界權力從西方向東方轉移的觀點,認為資本、技術、資源、市場正在從西方向更廣闊的範圍,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擴散。如果說原來世界上只有經合組織的10多億人口享受工業化帶來的現代生活,那麼現在20億、甚至30億人正在加入這個行列。
談到世界大勢的問題時,她說,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初做出了世界大勢是和平與發展的判斷。30年來,中國堅守住這個大勢,全力促進國家發展並與各國建立夥伴關係。
去年胡錦濤主席訪問法國的時候,提出要推動21世紀成為一個和平、合作和發展的世紀。這個設想很大膽,因 為如果能夠成功,這將是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提出這個設想也表明了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發揮作用的方向。中國將在和平發展合作的道路上不動搖、不懈怠、不折 騰,也希望西方將中國作為平等的夥伴,加強互信,全心全意搞合作。
她說,香港始終是溝通中國和西方的橋樑,回歸14年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區政府的有力施政、香港人民的自強不息和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下,實現了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在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選擇“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的背景下,香港可以依靠自身在資訊、專長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繼續發揮橋樑作用,必將大有可為。
傅女士表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繼續成功實踐,需要國際社會繼續認識到,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內部運行的兩種制度,兩制的前提是一國,內地和香港同屬一個中國,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
香港有不少外國及國際組織的代表機構和外國朋友,對增進香港與國外的交流與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大家能繼續尊重中國的主權,尊重基本法,為香港發展穩定做出積極貢獻。祝願香港、中國、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演講後,傅瑩女士還就教育、南海問題、中國國防力量的發展和智慧財產權等問題與在場聽眾進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