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資源中心

新聞稿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5》香港發佈會

2015.05.18

主辦: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協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2015年5月18日,香港)《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5》香港發佈會於2015年5月18日在香港舉行,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協辦。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教授出席發佈會,講解2015中國特別是香港城市競爭力的最新分析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5》由倪鵬飛教授牽頭,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共同攜手歷時大半年時間聯合完成。本年度《報告》主題為「巨手”: 托起城市中國新版圖」,點出了新經濟和社會趨勢之下,城市及區域之間的融合發展將支撐起中國的未來。

自2014年起,中國經濟在風雨中進入「新常態」,在增長速度、增長方式和驅動要素方面均有明顯的調整。此變化亦成為中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以及相應區域空間格局醞釀變革調整的契機。新技術革命下的「中國製造2025」和「高鐵時代」將成為巨大雙輪,驅動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同時對未來中國城市競爭力的總體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城市能否在「新常態」下把握經濟結構調整、抓緊創新驅動要素、製造業轉型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就業人員比重提高等機遇,謀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2014年度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延續了以往報告的理論框架和政策含義,重點在計算方法和指標分析上有所突破。報告將城市競爭力明確區分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宜居和宜商城市競爭力和城市可持續競爭力三個組成部分。是次報告對中國294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和289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進行了總體分析和分區域詳細論述。

2014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廣州、天津、蘇州、北京、澳門和無錫。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港澳台地區,廣大中西部地區無一城市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之列。其中,與2013年相比變化最大的莫過於深圳取代香港躍居綜合經濟競爭力榜首,無錫取代佛山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在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城市中,天津的綜合增量競爭力最高,而澳門的綜合效率競爭力優勢明顯。

2014年可持續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澳門、深圳、廣州、杭州、蘇州、南京和廈門。與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城市分佈較為相似,可持續競爭力十強仍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表明在當前和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上述三大城市群將繼續擔當中國轉型發展的火車頭。雖然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被深圳趕超,但是相對於內地城市而言,香港的可持續競爭力優勢仍然十分明顯。杭州、蘇州、南京、廈門等四個未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的城市,在可持續競爭力上卻具有很大優勢。

展望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回應以下數方面嚴峻問題與挑戰,包括解決城市競爭力的區域分化、空間分佈和規模結構不合理,妥善緩解城市發展轉型所面對的內外壓力,鼓勵創業和創新以推動知識城市和宜商城市的發展,扭轉以造城運動和土地財政為核心的傳統城市發展所產生的弊端,以及從速有效落實環境治理。

在「新常態」趨勢下,本報告提出下列對策建議,以促進中國城市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包括在客觀認識城鎮化演進規律的前提下提高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實現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以快速交通體系建設為契機推進城市空間佈局優化,在創新驅動和低碳環保理念下培育城市產業支撐體系,以及構建促進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提升的長效機制。

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首次被深圳超越,排名第二。分項上表現稍有差異,其綜合效率競爭力分項指數為 0.726,排名全國第三位,落後於台北和澳門,這得益於其經濟集聚程度高,商業規則簡約和良好的專業服務等一系列軟硬件支撐體系。香港的綜合增量競爭力分項指數為0.278,排名全國第32位,同比下降了14位。「守成有餘,創新不足」的城市發展局面始終沒有改變,香港過於著重貿易、金融、航運、旅遊、專業服務這五大產業,而對不少規模較小、新興但極有潛力的產業關注不足,從長遠看缺乏新型產業業態的支撐和引領。

2014年香港綜合競爭力指數與排名

年度

綜合經濟

競爭力指數

排名

綜合增量

競爭力指數

排名

綜合效率

競爭力指數

排名

可持續

競爭力指數

排名

2013

1

1

0.363

18

0.733

3

1

1

2014

0.913

2

0.278

32

0.726

3

1

1

資料來源: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指數資料庫

香港的可持續競爭力整體領先,「知識城市」成短板。香港的可持續競爭力指數為1,排名全國首位。各分項指標中,「和諧城市」和「全域城市」競爭力分項排名保持第一;「生態城市」競爭力整體領先,得益於連串環保和能源政策的推行和所取得的成效。「文化城市」和「信息城市」競爭力分別排名第二及第三。唯「知識城市」競爭力排名第19,較去年下降14位;雖然競爭力整體領先,研發支出和研發人員數目持續增長,但政府為創新及科技發展提供的支持作用不明顯,缺乏大膽的支持科技的計劃和有力的科技創新激勵制度。

香港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分項表

可持續競爭力分項

知識城市

競爭力

和諧城市

競爭力

生態城市

競爭力

文化城市

競爭力

全域城市

競爭力

資訊城市

競爭力

等級

★★★★★

★★★★★

★★★★★

★★★★★

★★★★★

★★★★★

指數

0.554

1.000

1.000

0.977

1.000

0.978

2013年排名

4

1

2

1

1

4

2014年排名

19

1

1

2

1

3






 

資料來源: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指數資料庫

香港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雖處於領先地位,但與內地城市差距逐漸縮小。面對挑戰與機遇並存,未來香港需要居安思危,要在與內地合作的過程中抓住機遇,減低被邊緣化風險;並利用大陸的發展發揮香港在「走進來」、「引出去」中的「超級連繫人」角色作用,實現互利共贏。課題組從三方面就香港未來發展提出建議。首先,必須重視政府作用,凝聚社會共識。堅持「適度有為、穩中求變」的施政主張,繼續落實這屆政府在政綱中提出的各方面承諾;協助香港企業建立品牌、升級轉型和拓展內銷,發展內地市場;並配合國家「十三五」規劃,更好地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其次,利用香港自身優勢,加大與內地的合作和聯繫,特別是擴大與廣東和深圳的合作深度和廣度。一是支持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二是支持由國家倡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籌建和營運,三是促進「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四是推動「深港通」的落實。隨著未來國家推出更多經濟改革措施,香港的「超級連繫人」角色必將進一步加強。再者,促進科技創新,引領知識經濟。在鞏固香港四大產業優勢的基礎上,繼續大力推動六項香港具有優勢的產業,使這些產業的潛質得以充分發揮,提升香港的可持續競爭力。同時實行「走出去」和「引進來」。如學習蘇州新加坡工業園的模式,在深圳設立香港高科技園,實行產學研一體化,發揮香港科技研發優勢和珠三角地區的製造優勢,實現共贏。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總裁鄧淑德女士總括時說:「香港在可持續競爭力方面雖仍領先其他內地城市,但是作為一個成熟的經濟體,並面對內地城市巨大及急速的發展,香港要在綜合競爭力繼續保持首位實不容易。這是給香港的一個警示,我們需要加快腳步、需要創新,亦需自我發掘新的驅動力。香港應好好運用自身優勢,特別是世界級的金融服務業,支持中國嶄新宏大的“一帶一路”戰略並抓緊當中機遇。在過去三年,我們已連續提倡香港特區政府應為創新科技、新興產業發展制定長遠發展規劃。然而,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卻一直被拖延。外面不乏好的機遇,我們需努力把握,形勢不會等人,我們的競爭對手亦然。」

如有任何垂詢,請與「基金」傳訊事務經理周伊萍女士聯絡,電話: (852) 2865 3529 / 6030 6025;傳真: (852) 2861 3361; 電郵: jimmie_chow@betterhongko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