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資源中心

新聞稿

香港從速抓緊泛珠三角和西部開發的雙契機

2004.08.10

隨著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的誕生和近日第七次港粵聯席會議的召開,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融合更趨緊密。因此香港未來的發展,必須與國家的政策相互配合。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總裁袁金浩先生在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合辦的媒體簡報會上表示,國家當前的兩大發展策略,即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及西部開發,就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契機之所在。

兩個月前,一個嶄新和劃時代的區域合作協議框架在珠江流域、長江以南的地區隆重誕生了。以廣東省為首的周邊九省,即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與海南島,加上香港和澳門,簡稱為9+2的泛珠三角地區領導,共聚一堂,倡議促進區內共同發展,取長補短,互惠多贏,為神州大地的發展和人民的福祉開創新路。這樣的倡議可謂高瞻遠矚,令人鼓舞。

身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所長及中央政策組珠三角委員會主席的楊汝萬教授說:「泛珠三角佔中國約五份之一土地、三份之一人口、三份之一生產總值和二份之一外來投資,對整個國家的發展舉足輕重。過去二十多年,在改革開放的環境和港澳的正面影響下,珠三角以至整個廣東、福建均經歷了異常迅速的發展,舉世矚目。泛珠三角的構思是把這個發展勢頭推延到鄰近更廣闊的地區,使現代化、工業化和專業化可以在空間上不斷擴大和升級,以推動國家的發展。由於港澳的地位既獨特又超前,它們在有關構思中分佔重要的環節。」

過去一年,香港在更緊密經貿安排(CEPA)和自由行的政策推動下,經濟和社會狀況均持續好轉,樓價和股價的升幅尤其可觀。如今又有泛珠三角的積極出台,香港的前景應會更為秀麗。事實上,泛珠三角所帶來的契機,若配合得宜,香港絕對不難再攀新一輪發展高峰。此輪發展,該如何把握?又應從哪裡起步呢?

楊教授表示,從多種跡象看,「向西望」似乎是比較可取的選擇。首先,盱衡珠三角內部過去二十多年來東、西部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之後,積極發展珠三角西部地帶,不僅可使肇慶、佛山、江門、中山和珠海發揮各自的潛能和優勢,亦可紓緩東莞和深圳近年所面對的土地不足和勞動力及資金上升等問題的壓力。西岸地帶基建的不斷改善和港珠澳大橋的建造快將定案,都為當地發展注入了重要的動力。

再者,珠三角西部地區連接的廣西、雲南、貴州和四川,也就是泛珠三角的西南四省,物產豐繁、人口眾多、少數民族雜處、水能源和礦產充沛,與廣東、港澳存在明顯的互補性。在泛珠三角的區域合作安排下,這大片西南地區既可透過香港的金融、物流、資訊和旅遊的優勢,將它們的產品輸往世界市場,又可借助香港的發展經驗以提升它們的專業服務和現代化。

除了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份外,西南四省更是中央政府於一九九九年宣佈的西部開發政策的其中一個關鍵焦點。在包括西南部六個省份的西部開發框架中,現時泛珠三角的西南四省其實就是西南部的中心地帶,城市、經濟、人才及科研能力尤為集中。所以,它們在過去數年已有顯著的發展,現加上泛珠三角的新安排,在政策上受到雙重優惠,就如上了經濟特別快車,不難勇猛向前飛奔。香港和西部開發地區互動發展潛力巨大。然而,香港效應在此遼闊廣大的地帶,尚未積極和全面展現。香港政府和投資者須加倍努力,帶出我們的強項,始能緊握新政策帶來的發展良機。此外,雲南、廣西又毗鄰東南亞地區,在中國與東盟國家「10+1」自由貿易區發展的過程中,勢必扮演重要的角色。

楊教授總結時特別強調:「由於泛珠三角的崛起,香港正面向另一重要的發展十字路口。先「向西跑」似乎有多方面的誘因,加快珠三角西部發展傾向的背後有中國西南四省作支持,這地區在泛珠三角和西部開發政策雙重優惠推動下,將可為香港企業家、投資者和廣大市民提供更多互惠互利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就這一角度而言,香港政府和有關部門及投資者應多「向西望」,加深對這地區的瞭解和認識,進而定下發展、投資、合作和交流的活動方針、步伐和模式,以盡快把握和迎向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所展示的璀燦未來。」

傳媒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28653529與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梁資慧小姐聯絡。

-完-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是一個私人,非政治性及非牟利團體,由香港商界精英人士組成,目的是推廣香港成為亞太區之財務,貿易,通訊及科技樞紐.「基金」亦力促加強香港,中國及國際間之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