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我们的故事
照亮香港未来的道路
疑虑阴霾下 在特区成立前促成的愿景
1995年,香港正处于迎接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的关键时刻。香港的未来备受全球关注,当中出现对这座城市的消极描述,尤其是当年6月《财富》杂志的封面文章《香港之死》,对香港回归后的前途投下阴霾。就此,一群香港极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果敢行动,包括电影大亨邵逸夫爵士、重量级企业家郑裕彤博士、商界巨头何鸿燊博士、企业集团巨擘李嘉诚博士、地产大亨李兆基博士和企业泰斗谢中民先生等,主动向世界表达对香港未来的信心。
拒绝让世界舆论写下香港的挽歌,20位香港商界巨擘自发成立「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基金」),以行动守护香港的繁荣未来、反驳不实妄言,向世界展示真正的香港精神与价值。面对前路上的各种挑战,他们深信这座城市亦能继续迈步前进,在崭新时代中茁壮成长。
在此宏愿上,「基金」牵头筹办了1997年7月1日的「万丈光芒庆回归」晚会。这场由香港商界自发组织及耗资一亿港元的盛会,获得数十家本地企业的赞助支持。盛会不仅庆祝了历史性的回归,更向外展示香港社会的坚韧与活力,成为香港在国际舞台上重塑形象的重要里程碑。
宏愿的传承
尽管有些创始成员已离开,但他们的故事,早已扎根于香港历史。他们的影响力通过「基金」延续下来。今天,他们的宏愿已传承至第二或第三代继承人手中。与此同时,「基金」邀请了来自金融投资、创新科技、时装纺织、建筑工程、航运交通、酒店旅游、商品制造等各界领袖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贡献创新思维和专业知识,不断推动「基金」前进发展。
「基金」致力加强香港与中国内地和世界各地的接触联系,透过积极的对话与交流,从而说好香港和中国故事,建立互信关系。我们的访问团前赴美国、欧洲、中东以及亚洲等地区,主动与当地商界、学术界及媒体朋友建立联系,促进相互了解,探索合作机会。
重塑真实的形象
在2007年,「基金」与《财富》杂志记者进行互动,促成他们改变对香港的看法。意想不到地,杂志后来发表了名为《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跟进报导,肯定了这座城市在回归十年后仍然保持繁荣活力,让「基金」一直向全球说好香港故事的努力获得回响,激励了我们的信心。
在探索的道路上面对着各种转变,但我们的信心、信念却始终坚定如一,努力成为重要的环球联系人。
墨宝的象征 共同的愿景
1997年7月1日,香港拥有一个崭新的身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这极具历史意义的日子,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将其墨宝(左)「香港明天更好」赠予这座城市的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这富有象征意义的墨宝现展示于礼宾府,祝福香港未来满载希望、耀目璀璨。
与此同时,江泽民主席另外书写了一幅书法卷轴(右),特别赠予「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这卷轴盛载了同样的祝福,现高挂于「基金」秘书处。这两幅卷轴表达了对香港持续繁荣的共同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