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5》香港发布会于2015年5月18日在香港举行,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协办。 《报告》由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教授牵头撰写,本年度《报告》主题为「”巨手”: 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点出了新经济和社会趋势之下,城市及区域之间的融合发展将支撑起中国的未来。发布会由「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主持,由倪鹏飞教授介绍《报告》内容及进一步解释香港城市竞争力表现,并由香港中文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教授评论有关香港部份的报告。
(左至右)倪鹏飞教授、邓淑德女士及沈建法教授向香港传媒介绍报告重点
2014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苏州、北京、澳门和无锡。香港的综合经济竞争力首次被深圳超越,排名第二。 「守成有余,创新不足」的城市发展局面始终没有改变,香港过于着重贸易、金融、航运、旅游、专业服务这五大产业,而对不少规模较小、新兴但极有潜力的产业关注不足,从长远看缺乏新型产业业态的支撑和引领。
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整体领先,「知识城市」成短板。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指数为1,排名全国首位。各分项指标中,「和谐城市」和「全域城市」竞争力分项排名保持第一;「生态城市」竞争力整体领先,得益于连串环保和能源政策的推行和所取得的成效。 「文化城市」和「信息城市」竞争力分别排名第二及第三。唯「知识城市」竞争力排名第19,较去年下降14位;虽然竞争力整体领先,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数目持续增长,但政府为创新及科技发展提供的支持作用不明显,缺乏大胆的支持科技的计划和有力的科技创新激励制度。
「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总括时说:「香港在可持续竞争力方面虽仍领先其他内地城市,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并面对内地城市巨大及急速的发展,香港要在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首位实不容易。这是给香港的一个警示,我们需要加快脚步、需要创新,亦需自我发掘新的驱动力。香港应好好运用自身优势,特别是世界级的金融服务业,支持中国崭新宏大的“一带一路”战略并抓紧当中机遇。在过去三年,我们已连续提倡香港特区政府应为创新科技、新兴产业发展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然而,创新及科技局的成立却一直被拖延。外面不乏好的机遇,我们需努力把握,形势不会等人,我们的竞争对手亦然。」
于新闻发布会前,「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启宗先生主持午餐研讨会,让「基金」成员与多位嘉宾就报告内容交换意见及看法。 《报告》重点可参考发布会简报。
于新闻发布会前,「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启宗先生(中)主持午餐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