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活动

访问团

2012美国访问团记者会

2012.07.11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于2012年6月20日至25日完成一年一度的访美活动。访问团于7月11日举行记者会,向传媒介绍此行之重点,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及体会。

「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启宗先生(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为本访问团团长,成员包括:四名「基金」理事分别为马景煊先生(先施有限公司副主席及行政总裁) 、文肇伟先生(中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林晓盈女士(昌利行董事)及梁伟峰先生;及「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 「基金」亦邀得香港中 文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廖柏伟教授担任访美团的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家。

在介绍访问团成员后,邓淑德女士简介访问团的主要目的:除加强美国及香港相互了解彼此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外,访问团成员亦向美国有关人士分享香港商界对香港新政府施政理念的看法,及香港和内地在新领导下营商环境的展望,尤其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潜力。

陈启宗先生分享其对中国的最新发展及香港所担当的角色的看法。他指出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新领导将要面对比过往领导更为困难的环境,包括近期的环球金融危机、 社会及市民的各样诉求及对新领导层的更高期望等。不过,陈先生对内地和香港新领导层应对各样议题的能力及决心,以及持续经济的平稳发展有信心。陈先生认为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将会继续实行,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不是由于某个个别领导的原因。在一国两制下以及作为进出中国内地的门户城市,香港将会继续受惠于 祖国的增长及发展。另一方面,在现时波动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只有健康且具建设性的中美关系才有利两国的发展。不过,保持此等关系从来都不是易事,尤其美国 经济现正面临挑战,而美国11月份举行的总统大选亦对此增添变数。

在经济议题方面,廖柏伟教授指出当人民币发展成为国际货币,于贸易、投资以致最终作为外汇储备之用,将促使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并为香港带来莫大的经济裨益,但大部份美国接待方的代表看来还未察觉到此趋势,并这可能为香港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

邓淑德女士注意到与会人士对香港新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先生亦感兴趣。基本上,他们都祝愿香港前景更美好。另一方面,他们非常关注今年北京中央领导层的交接,对中国内地的社会政治发展感担忧,对减慢的中国经济发展亦有忧虑。

廖柏伟教授认为来自美国政府、社会团体、智库及商界代表都表现非常友好。他感受到他们对香港充满善意,对「基金」尤甚。中国的外交官员对访问团招待十分热情。在多个不同的场合中与出席人士及访问团成员的交流极具启发性。他认为这是一次增进知识及文化的旅程。

马景煊先生感觉到美国人很喜欢与香港商界倾谈有关中国内地及香港政治及经济的发展;而香港继续被视为进出中国内地的门户城市,而中国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马先生对李保东大使分享其于联合国的工作,以及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印象尤其深刻。

在旅程中,林晓盈女士强烈感到香港毫无疑问是集各优点于一身的大都会。基于地理及历史因素,香港特区不止享有一国两制之利,更是为中国及其他国家担当桥梁角色,使香港于多个领域继续保持竞争力。她期望香港能珍惜如此特殊优势,继续繁荣发展。

虽然文肇伟先生及梁伟峰先生因不在港未能出席今天的记者会,但他们亦写下其感受。文肇伟先生十分高兴见到海外社会对香港继续保持良好及正面的看法。他们一 般都认为一国两制在过去15年基本上成功落实。大部份人认为香港在中国持续发展中担当重要角色,无论是在财经金融或法治方面。他们亦肯定香港逐渐迈向民主 的努力。事实上,民意对今次行政长官选举的结果影响极大。

梁伟峰先生认为要调和彼此间见解的分歧、期望的落差,必须订定循序渐进的目标、保持积极态度,以及香港、中国内地及美国之间保持建设性沟通。虽然现时世界把注意力都放在比较大的议题,例如中美的策略关系、欧洲金融危机及其对全球的影响等,访问团仍能成功带出香港的策略角色,及其对未来世界经济版图的潜在影响力。

邓女士向访问团成员及各受访单位致衷心的谢意,他们的支持令到访问团取得美满的成果。秉承「基金」多年来致力促进香港、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基金」将继续组织同类型的访问,以助互相更深入的了解及合作。

(左至右)马景煊先生、邓淑德女士、陈启宗先生、廖柏伟教授及林晓盈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