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07.2007 – 获胜队伍北京访问团
16. 06. 2007 – 总决赛
14. 4. 2007 – 准决赛
4. 4. 2007 – 准决赛简介会
24. 03. 2007 – 初赛
「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香港明天更好基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统筹局」联合主办「第一届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借以提升香港学生对国家外交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达至长远推展国情教育的目的;并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
整个竞赛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部份已于2007年1月1日至2月14日期间在校内举行,有超过70所中学,近50,000学生参加。第二部份为校际比赛;比赛包括初赛、准决赛和总决赛。整项竞赛胜出的最后五强可获安排到北京考察,有机会会见外交部领导人、参观钓鱼台国宾馆及其他北京名胜。竞赛从初赛到总决赛历时6个月,共有117所中学、400多名学生参加。
这项竞赛是本港首次举办的同类型活动,并被特区政府挑选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重点活动之一。
08–11. 07. 2007 获胜队伍北京访问团
「第一届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已于2007年6月16日完满结束。获胜的五队学校的师生,已于2007年7月8至11日完成了竞赛的最后部分-北京访问团,「基金」传讯事务经理麦美娟亦有随团出发。
出发当日,吕新华特派员特别到机场送行,并表示外交部及特派员公署非常重视访京团的活动,希望学生们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更多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增长见识。访京团师生对吕特派员亲自送行感到惊喜,纷纷表示一定会珍惜机会,认真学习。
此次访京日程紧凑,内容丰富。访京团除了旁听外交部记者会,与资深外交官座谈,参观奥运场馆,游览长城、故宫等名胜古迹外,最重要是获得外交部长杨洁篪亲自接见。
杨洁篪部长在接见学生时说,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举办「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很有意义。同学们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关心国家的外交事业,令人高兴。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一定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加关心和支持祖国的外交事业。杨部长最后还勉励大家说,同学们是香港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美好世界的未来。希望大家努力学习、爱国爱港,成为建设香港、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栋梁之材。最后,杨部长更特别与5校师生分别合影留念。
外交部部长助理何亚非也会见了访京团成员并赠送纪念品。何亚非部助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学习为人做事的道理,立志为香港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基金」代表麦美娟致辞感谢外交部的热情接待,表示今后会加强与驻港公署的合作,组织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帮助香港学生增进对祖国的了解,支持祖国的外交。
「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得到外交部港澳台司官员极高评价,港澳台司高占生司长更设宴款待师生们,显见外交部对访京团的重视。
此外,同学们亦旁听了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会后,发言人秦刚更主动走到台下与访京团同学亲切交谈。同学都争取机会向秦刚讨教如何可以当一个成功的发言人。秦刚告诉大家,要当好外交部发言人,首先要立场坚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
2008北京奥运是一件大事,访京团亦趁机拜会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接见学生的正是前世界羽毛球冠军李玲蔚,她现为国际部副部长,负责宣传北京奥运。 座谈中,李玲蔚向访京团介绍了奥运历史和北京奥运筹备工作。访京团当日还参观了奥运场馆建设展示中心和部分奥运场馆建设工地,亲眼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主会场-鸟巢(国家体育场)、水立方(国家游泳馆)。
另一个令同学难忘的行程一定要数参观钓鱼台国宾馆。馆方特别安排同学们参观芳菲苑和供外国来访国家元首下榻的18号楼,并浏览了钓鱼台内许多珍贵的文物。访京团的其他行程还包括:参观故宫内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赞助复建的「建福宫花园」、北京市郊的卢沟桥纪念馆、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并游览了「天下第一关」居庸关长城、后海胡同。
16.06.2007 总决赛
「第一届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总决赛在2007年6月16日假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 5支代表队经过激烈争夺,最终中华传道会安柱中学、德信中学和圣言中学分获冠、亚、季军,保良局董玉娣中学、喇沙书院获优异奖。
5支学校代表队要在必答、情景模拟和抢答三个环节的比赛中展示他们的外交知识掌握程度和演绎能力。在情景类比环节,各参赛学生扮成中国外交官做3分钟发言,分别阐述关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香港参与中国多边外交的立场,探讨港人在海外的领事保护以及突发事件的新闻应对等问题。同学们灵活运用外交知识技巧,引经据典,引来观众连连掌声和评委赞许。在最后的抢答题环节,各队竞争更加激烈。
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后,主礼嘉宾「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许仕仁、「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李刚、「外交部驻香港公署」特派员吕新华、「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常任秘书长黄鸿超、「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启宗为决赛获奖代表队和参加准决赛的其他代表队颁发奖杯、奖牌和纪念品,并合影留念。所有参加决赛的五支代表队的同学将获邀访问北京,参观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并游览北京名胜,包括奥运场地等。
吕新华特派员在致辞中对获奖同学、老师和学校表示衷心祝贺,对特区新一代表现出的竞争意识和蓬勃朝气表示肯定,同时对「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会」、「特区政府教统局」和各协办单位对比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吕特派员并鼓励参赛同学,作为值得托付香港前途的年轻一代,既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为香港、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启宗博士致辞时表示,广大师生踊跃参与、比赛过程跌宕起伏,再次印证青年学生对祖国外交事业的浓厚兴趣和民族自豪感。他同时勉励学生要学好两文三语,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学生对语文的掌握绝对有助于他们希望比赛继续办下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本次「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由「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及「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共同主办,为培养香港青少年对祖国外交事业的认识和民族自豪感,并共同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 「外交部驻港公署副特派员」解晓岩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女士、「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先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先生、「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常务副院长」郭少棠教授担任比赛的评判。
14.4.2007 准决赛
「第一届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准决赛在4月14日于香港文化博物馆成功举行。来自香港20所中学的学生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经过一天紧张激烈的比拼,喇沙书院、中华传道会安柱中学、保良局董玉娣中学、圣言中学、德信中学得以晋级总决赛。
比赛于上午10时开始。根据竞赛规则,20支学校队分成4组进行比赛。比赛包括必答、抢答和情景模拟三个环节。必答和抢答是考察参赛者对外交知识了解的准确程度,情景模拟则主要考察参赛者对外交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求参赛选手在短短3分钟内在模拟的外交情景下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此次准决赛的评委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公署明俊富副特派员、涂文涛主任,及香港公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苏维初教授担任。
4.4.2007 准决赛简介会
「第一届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初赛已于2007年3月24日举行。当日赛事得分最高的首20队晋级4月14日举行的准决赛。主办单位于2007年4月4日假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进行准决赛简介会及抽签仪式,「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当日主持抽签,决定各参赛队伍的发言次序及组别。
24.03.2007 初赛
竞赛初赛已于2007年3月24日假香港浸会大学林护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赛事以笔试进行,并以学校为单位,得分最高的首20队胜出。考试分初中组和高中组进行,试题内容包括当代中国外交、外交常识、香港对外交往史等。来自全港117所中学的400多名学生参加了考试。
在初赛中胜出的20队将会进入4月14日举行的准决赛,在准决赛胜出的五强可进入6月16日的总决赛,并可获安排到北京考察。胜出的20队包括:
1. 浸信会吕明才中学
2. 保良局董玉娣中学
3. 英华书院
4. 中华基督教会铭基书院
5. 陈瑞祺(喇沙)书院
6. 圣母无玷圣心书院
7. 喇沙书院
8. 圣公会林裘谋中学
9. 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
10. 圣公会曾肇添中学
11. 圣杰灵女士中学
12. 德信中学
13. 中华传道会安柱中学
14. 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
15. 圣言中学
16. 沙田循道卫理中学
17. 香港中国妇女会中学
18. 沙田培英中学
19. 五旬节圣洁会永光书院
20. 圣公会吕明才中学
有关比赛各阶段的部分试题及更多比赛详情,请浏览http://quiz.fmcoprc.gov.hk。
吕新华特派员特别在访问团出发当天, 大清早到机场送机
同学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留影
同学们参观卢沟桥
「基金」传讯事务经理麦美娟小姐(右三)与吕新华特派员(右四)等合照
同学们参观奥运场馆建设
奥运场馆模型
同学们在奥组委购买了大量奥运纪念品, 人人满载而归
天下第一关 – – 居庸关
于居庸关大合照
同学们观看了庄严的升旗仪式
同学们有机会参观了故宫内不对外开放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赞助复建的「建福宫花园」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主动走到台下与访京团同学亲切交谈
秦刚先生于发言人讲台前与同学们来张大合照
于特区政府驻京办大合照
外交部港澳台事务司高占生司长各同学们介绍港澳台事务司的工作
外交部何亚非部长助理勉励同学们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 立志为香港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外交部杨洁篪部长亲自接见访京同学, 并勉励他们要同学们努力学习、爱国爱港,成为建设香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于钓鱼台国宾馆总统楼前大合照
学生的精彩表演嬴得台下嘉宾及观众热烈的掌声
优异队伍: 喇沙书院
优异队伍: 保良局董玉娣中学
亚军: 德信中学
季军: 圣言中学
各队参赛队伍, 前排中为冠军中华传道会安柱中学
「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启宗博士在颁奖礼上致词
前政务司许仕仁司长颁奖给比赛冠军中华传道会安柱中学
吕新华特派员致送纪念品予主礼嘉宾前政务司许仕仁司长
吕新华特派员致送纪念品予主礼嘉宾中联办副主任李刚先生
「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启宗博士致送纪念品予评判「外交部驻港公署副特派员」解晓岩先生
「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启宗博士致送纪念品予评判「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女士
「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启宗博士致送纪念品予评判「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先生
「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启宗博士致送纪念品予评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先生
「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启宗博士致送纪念品予评判「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常务副院长」郭少棠教授
颁奖礼后全体嘉宾、工作人员及参赛同学来张大合照
主礼嘉宾、评判及参赛学生与「基金」成员合照: (中排左起) 梁伟峰先生、伍颖梅女士、胡珠先生及钟志平博士
「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右一)担任竞赛评判,并细心留意参赛学生表演
「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右一)担任竞赛评判,并细心留意参赛学生表演
「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后排左五)与参赛学生及主持人、评判等合照
台上战况激烈,台下观战者同样紧张
入围学校之一:圣言中学
入围学校之一:德信中学
入围学校之一:中华传道会安柱中学
入围学校之一:保良局董玉娣书院
入围学校之一:喇沙书院
「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左三)主持抽签仪式
邓淑德女士展示为学生抽出的发言次序
学生考试情况
解晓岩特派员(右二)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试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