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资源中心

新聞稿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3》香港发布会

2013.05.20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3》香港发布会

主办: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

(2013年5月20日,香港)《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香港发布会于2013年5月20日在香港举行, 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协办。 《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由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教授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本年度《报告》主题为“新基准: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

面对2030年不一样的未来: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力量的调整,多极化以及权力的分散,资源环境的矛盾,使世界面临更加动荡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要在2030年建成全面小康的城市中国,必须改变过去不可持续的城镇化模式,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问题,并更好应对这些方面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着提升城市可持续的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是引领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新目标。有鉴于国内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命题,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设立了「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指标,在未来十年将以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评估原则和标准,进行理论、实证和案例研究,以此引领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本次报告主题着力构建可持续理想城市的理论体系和评估基准。

按照新的理论框架,竞争力分为当前短期竞争力和未来长期竞争力,报告分别命名为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 。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选取了表现产出价值的当前指标,计算全国及港澳台293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指数从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八大方面提炼出核心指标,计算港澳及内地地级以上287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指数。

2012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广州、北京、苏州、佛山、天津和澳门。十强中港澳台地区占3席,东南沿海的内地城市占5席,环渤海地区占2席;中西部城市仅有武汉和成都进入二十强,而西北地方排名最靠前的西安仅列第36位。可见,区位优势对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十分明显。从城市的行政等级来看,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要明显高于其它地级城市。

2012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澳门、杭州、青岛、无锡、济南。和综合经济竞争力一样,十强中港澳台地区占2席,东南沿海的内地城市占5席,环渤海地区占3席。进入二十强的中西部城市仅有武汉、长沙和成都,而西北地方排名最靠前的西安位列第30位。

2012年中国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与综合经济竞争力呈现出典型的倒U型关系,反映出要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关键不在于现实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大小,而在于如何促进可持续竞争力的提高增强中国城市的发展后劲,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内在要求和不竭动力。

课题组按上述八大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具体路径建议,以及实施均衡发展的经济社会战略建立城乡一体的市政管理体制建立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政策构建提升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长效机制四方面的基本对策。

香港的综合经济竞争力依旧保持在全国首位,但增速放缓。分项上表现稍有差异,其综合效率竞争力分项指数为0.69968,排名全国第3位,仅落后于台北和澳门,地均GDP优势明显,这得益于其人口和商业密集,集约化程度高,以及商业规管精简、政府廉洁,配套设施及服务效率高。香港的综合增量竞争力分项指数为0.44534,排名全国第8位,落后于台北、北京、广州、天津、深圳等城市,在税收、人才、软硬体设施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弱化,土地稀少形成的高额租金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过分倚重金融、房地产等少数行业,缺乏稳定的增长点。

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整体领先,「知识城市」分项得分较弱。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指数为0.98029,排名全国首位。八大方面中,「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和谐城市」、「宜商城市」和「宜居城市」五个分项排名第一;「生态城市」分项排名第二,「信息城市」分项排名第三。香港在「知识城市」分项的指数为0.83988,排名第四,落后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研发开支占GDP的比重远低于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内地的研发投入,缺乏大胆的支持科技的计划和有力的科技创新激励制度,科技创新氛围不足,科技转化能力较弱都是主要问题。 

除了产业结构向创新科技方向转型无明显突破外,经济高度依赖金融业和房地产、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国际和国内城市的竞争都是香港要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课题组从三方面就香港未来发展提出建议。首先,香港特区政府应转变施政理念,并在土地政策、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长远人口发展和人才发展等方面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其次,根据中国经济新形势重新定位,发挥香港的独特作用和影响。根据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援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变化,加强香港企业与内地企业多方面的合作;并借参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参与大珠三角经济圈建设,让香港民众充分认识两地合作对于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性、加强两地基础设施的衔接和民间与官方的交流与合作,发挥香港的独特作用和影响。第三,通过参与和推动「深港创新圈」、建设亚洲知识产权交易与服务中心、建设内地企业在海外的研发和创意设计中心,以及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香港的科技创新,引领知识经济发展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总括时说:「香港属已发展城市,在各方面发展表现不错。然而在金融危机仍在深化、世界经济低迷、国际经贸保护主义加剧下,亚太保持较快增长,中国更成为发展动力。国内城镇化在急促发展并进步,香港应审时度势,制定长远策略及短期应对措施,以应付环球变局,找紧机遇。」             

如有任何垂询,请与「基金」传讯事务经理周伊萍女士联络,电话: (852) 2865 3529 / 6030 6025;传真: (852) 2861 3361; 电邮: jimmie_chow@betterhongkong.org; 网址: www.betterhongko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