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资源中心

新聞稿

香港经济逐渐复苏

2002.12.05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与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合作进行的【港粤经济整合下的香港制造企业与物流相关服务行业2002经营问题调查报告】中显示超过八成的制造业与近六成的服务业受访者表示跨境投资及分工后产值或营业额有所增加。但报告也指出了若干问题亟待解决。香港若要保持香港与珠三角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进一步积极发展及整合有关物流、旅游业两项策略性重点的相关行业,政府应更积极全面推动中小企业政策与协助企业的研发活动、引进专才。为继续保持优势,香港要加速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物、资金、资讯流通,同时尽速落实「中港间更紧密经济关系」的具体内容和实施。

「自从80年中国内地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已日趋整合。经过多年经济、社会的发展,香港、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地近年来的经济成长,实质上乃依赖整个都会经济区,或称为「核心周围体系」(Core Periphery System, 简称CPS)共同提供的聚集经济效益,吸引各地资金、人才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活动而获致的。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研究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段樵教授说。
   
   段教授指出,珠三角『核心周围体系』(CPS)的聚集经济效益来自三个层次,包括宏观层次上整个都会区内大小城市群的多元经济功能完整所提供的全体系聚集经济和引资效益;和第二层次,都会区内个别主、副都市内部特定产业群组合完备而产生的各个产业间配套效益;以及第三个层次指产业内分工网络完整而产生的生产效益。而这三个层次结构的聚集经济对中小型企业特别具有吸引力。这也是香港–珠三角区具有的最大比较优势。
  
  「面对生产、制造活动的北移,及经济的转型,为继续保持香港的发展优势,香港必须重视境外的因素,特别是与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其中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整合,对香港的经济基础、就业创造能力到底有什么影响,尤其是企业与政府应该去注意的。」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袁金浩先生表示。

调查小组在2002年7月至8月间,以4,442间制造类行业与物流关连服务类行业,包括贸易、运输、仓储与提供相关商业服务的公司为对象,发出调查问卷。

调查共收回192份问卷。回卷率接近5%。其中,制造业者共70单位,占百分之三十七,其余为物流相关服务业者,共122单位。受访的制造企业平均开业年数为26.7年,服务业开业年数为21.5年。受访机构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本地雇员人数而言,制造业者在本地平均雇用44人,服务业平均雇用76人。

主要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跨境投资与分工对于香港本地经济造成不同的影响。其中若以公司的整体(本港、内地)业务合计,87.3%的制造业者表示产值或营业额较跨境分工前的有所增加,9.1%不变,减少的只有3.6%。至于服务业,也有56.3%的受访机构较前增加了整体营业收入,27%不变,减少的占16.7%。如只计算留在本港部份的营业金额,则仍有62.8%的制造业者与43%的服务业者表示较前有所增加。较前减少的,则各为37.2%与54%。
  
  此外,若计算跨境生产对本地的直接就业影响,受访的跨境投资服务企业中,37%增加了在本地聘用香港的长期员工人数,大约46%保持本地员工规模不变,有17%有所减少。而制造业中,34%较跨境投资前增聘香港员工,2%不变,减少的则有64%。
  
  跨境投资的本港制造企业,有62%提高了本地员工的技术要求与工资,但只有30%服务业单位有此现象;至于跨境投资、分工后,56%的制造企业略为提升了产品的档次,52%的服务企业则较有附加价值的提高。

负责今次调查的另一位委员,伍凤仪教授指出,「今次调查也发现了无论有无跨境投资、生产,制造与服务企业面对的共同问题主要是薪资与劳工成本过高、经营成本(租金和物料)高、市场推广能力有限,与融资不易。此外,制造企业更担心研发、设计力量不足,港粤通关费时,与专才供应不足。」(请参阅附表一)。

调查所得的启迪

(1) 整体来说,20年的跨境投资、生产分工确令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共享多年经济成长的果实。但演进迄今,结构转型可能已进入瓶颈阶段。企业层次的调查显示了甚至物流相关服务业留在本地的业务,特别是就业量方面,有部份巳见缩减,政府当前急务也就是如何保持相关行业在香港营运持续增长,从而增加本地劳工就业的机会。

(2) 在技术和增值等涉及「质」方面的发展,无论制造或服务企业仍留在香港的生产活动有许多并未有明显提升。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香港的「研发能力不足」与「专才供应不足」。这方面,值得政府正视。

(3) 按照在香港、珠三角地区目前制造厂商以香港为重心的分布状态,未来带给香港较大经济利益的行业可能主要会在金融、保险、法律、会计、行销、广告、公司总部等更为知识密集的服务营业方面。香港本地传统劳动密集并较宜就地与制造厂商配套的物流相关行业如运输、仓储、关务、配销等的成长空间或较有限。

(4) 此外,今次调查的样本在对香港政府有关各项经济政策的期望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企业一方面希望港府应早日制订更积极的中小型企业政策、更要制订协助企业研发的产业政策及减少垄断的市场政策。另一方面则希望中港或粤港关系更为密切,尤其是消除香港、珠江三角洲经济整合过程中的技术、行政与制度障碍。如果港府能够早日做到内地与香港经济双向顺畅交流,发展政策的互补互利,并积极改善本地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不但为业者所乐见,更是香港目前物流(包括贸易、商业服务、运输、仓储、资讯等相关行业)与旅游业(包括会展、酒店、餐旅相关行业)两项重点发展策略成功之重要原素。

「今次调查结果进一步加深我们对香港及珠三角区多年来经济整合成果的了解,及为这个地区未来发展提供更明确的指引。香港必须加强其竞争力及继续利用多年来努力建立的有利根基,保持香港经济持续增长。而为了抵消或减轻港粤经济融合所带来的冲击(如就业与产业升级等),政府扮演的角色更是不容置疑,我们支持港府积极发展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互动关系,建立更紧密的中港经济关系。『基金』将会与各有关团体合作发展,同心同德为建设美好的香港而努力。」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袁金浩先生总结。

传媒如有任何查询,可致电2861 2622或传真至2861 3361与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尹迪俭先生联络。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是一个私人赞助、非牟利、非政治的机构,由香港商界领袖组成,旨在加强香港在区内的金融、船务、贸易、通讯及科技中心的角色。基金亦会透过安排香港、中国及国际社会之间的交流而提高中西之间的认识。

传媒如有任何查询,可致电2861 2622或传真至2861 3361与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尹迪俭先生联络。

表一、 生产方面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

  制造业 物流相关服务业
(1) 薪资与劳工成本过高 57.97 (注) 40.16
(2) 研发、设计力量不足 52.17 15.57
(3) 经营成本(租金、物料)过高 47.83 49.18
(4) 港粤通关费时 42.03 19.67
(5) 市场推广能力有限 39.13 36.89
(6) 专才供应不足 36.23 15.57
(7) 融资不易 21.74 23.77
(8) 配套行业不足 10.14 4.10
(9) 其他 8.82 19.67

注: 复选题,合计可大于100%;制造业与物流相关行业二类分别计算。
制造业样本:70间;服务业样本:122间

 

 

 

香 港 明 天 更 好 基 金 是 一 个 私 人 , 非 政 治 性 及 非 牟 利 团 体 , 由 香 港 商 界 精 英 人 士 组 成 , 目 的 是 推 广 香 港 成 为 亚 太 区 之 财 务 , 贸 易 , 通 讯 及 科 技 枢 纽 . 「 基 金 」 亦 力 促 加 强 香 港 , 中 国 及 国 际 间 之 沟 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