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资源中心

新聞稿

施政报告采踏实策略,强化市民信心,建设和谐社会

2000.10.11

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今天发表的施政报告,各界人士表示欢迎。是次施政报告名为「以民为本、同心同德」,提出多项的措施,改善民生,刺激经济,其中包括教育改革、增加就业机会、提倡公务员问责制及加强安老服务等,被学者评为实而不华,具包容性之余,也能为社会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现时社会环境有正面的影响。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在施政报告发表之同时,即席举行论坛,邀请五位学术界、商界、社会福利界、资讯科技界和经济界的意见领袖作探讨与研究,并发表意见。

出席是次论坛的讲者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刘兆佳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呜教授、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主席何富安先生、香港耆康老人福利会总干事曾锦仁先生及资深政治经济评论员网上频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安达先生。论坛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袁金浩先生主持。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刘兆佳教授形容是次的施政报告正面及具政治意识。报告反映政府支持自由经济,对各方的关注作出回应,并承诺解决目前的社会问题,提倡平等机会以解决民困。他又谓,此等措施或不会有即时的成效,但长远而言,将有利香港整体社会及经济的发展。

刘教授指出﹕「其中提出的公务员问责制度,提高公务员对其职务的承担,将有效地提升整体公务员的表现,强化市民对公务员体制及政府的信心,及其透明度。」这突显行政长官的治港理念,以配合现时的政经环境。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呜教授认为,虽然是次施政报告未有提出大量的改革,但整体而言均能切合社会的需要,方向明确。由于科技发展与经济前景有密切的关系,故对于施政报告中提及「知识为本、提高科技」,他表示认同。惟于落实执行时,定要与各有关部门及福利机构亘相配合及协调,以加强政策的成效。此外,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港,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互动关系,对香港整体经济大有裨益。而香港的服务行业更会蓬勃的发展。

施政报告中提及输入优才,雷教授表示赞同,认为输入优才可刺激市场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他强调﹕「我们应放弃旧有过份审慎的态度,以开放的态度,仿效欧美及新加坡的做法,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内外人才。」他补充,政府于执行此措施时应与工商界紧密配合,以达至最佳的成效。

代表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的何富安先生对施政报告中,提及预留20亿元作中小型信贷计划,以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表示欢迎﹕「虽然报告中没有提及有关的支助计划的详细措施,但这项措施显示政府理解中小型企业对本港经济的重要性,承诺协助我们改善营商环境。」他希望政府考虑增加信贷金额,以应付更多中小型企业的需求。

何氏呼吁,有关支援服务业界可考虑将货柜码头的处理费、贸易展览中心租金及油价的水平降低至更具吸引力,以减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加强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政经评论员何安达先生指出,是次施政报告内容平稳,董建华先生有意透过今次机会,减少社会各阶层因改革而产生的不满,有利创造和谐的社会。他认为,行政长官于今次宣读施政报告时的表达技巧及整体形象均有明显改善。

至于施政报告中提出的福利方案,香港耆康老人福利会总干事曾锦仁先生认为,「今次整体的社会福利方案可说是稳中求进。虽然报告中未有引进改革性的措施,但实际上将可纾缓社会上的民生问题,反映政府有意扶助弱势社群。」但政府应该制定适当的配套措施,以应付因人口不断老化而衍生的问题。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袁金浩先生表示﹕「今次的施政报告是一份最能表达全方位政经思维和实践的策略文件。在知识为本的经济发展中,特首并详尽介绍教育及培训政策。此外,更特别提到于整体扶贫政策中,除了政府以外,志愿服务机构所发挥的社会凝聚力量亦非常重要。」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将就是次论坛的讨论,向行政长官办公室及政府有关部门提交报告。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是一个私人,非政治性及非牟利团体,由香港商界精英人士组成,目的是推广香港成为亚太区之财务,贸易,通讯及科技枢纽。「基金」亦力促加强香港,中国及国际间之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