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
(2015年5月18日,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5》香港发布会于2015年5月18日在香港举行,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协办。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教授出席发布会,讲解2015中国特别是香港城市竞争力的最新分析结果。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5》由倪鹏飞教授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本年度《报告》主题为「“巨手”: 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点出了新经济和社会趋势之下,城市及区域之间的融合发展将支撑起中国的未来。
自2014年起,中国经济在风雨中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增长方式和驱动要素方面均有明显的调整。此变化亦成为中国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以及相应区域空间格局酝酿变革调整的契机。新技术革命下的「中国制造2025」和「高铁时代」将成为巨大双轮,驱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同时对未来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城市能否在「新常态」下把握经济结构调整、抓紧创新驱动要素、制造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就业人员比重提高等机遇,谋划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2014年度的「中国城市竞争力」延续了以往报告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含义,重点在计算方法和指标分析上有所突破。报告将城市竞争力明确区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宜居和宜商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三个组成部分。是次报告对中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总体分析和分区域详细论述。
2014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苏州、北京、澳门和无锡。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无一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之列。其中,与2013年相比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深圳取代香港跃居综合经济竞争力榜首,无锡取代佛山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在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中,天津的综合增量竞争力最高,而澳门的综合效率竞争力优势明显。
2014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澳门、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南京和厦门。与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分布较为相似,可持续竞争力十强仍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表明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述三大城市群将继续担当中国转型发展的火车头。虽然香港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被深圳赶超,但是相对于内地城市而言,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优势仍然十分明显。杭州、苏州、南京、厦门等四个未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的城市,在可持续竞争力上却具有很大优势。
展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回应以下数方面严峻问题与挑战,包括解决城市竞争力的区域分化、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妥善缓解城市发展转型所面对的内外压力,鼓励创业和创新以推动知识城市和宜商城市的发展,扭转以造城运动和土地财政为核心的传统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弊端,以及从速有效落实环境治理。
在「新常态」趋势下,本报告提出下列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包括在客观认识城镇化演进规律的前提下提高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以快速交通体系建设为契机推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在创新驱动和低碳环保理念下培育城市产业支撑体系,以及构建促进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香港的综合经济竞争力首次被深圳超越,排名第二。分项上表现稍有差异,其综合效率竞争力分项指数为0.726,排名全国第三位,落后于台北和澳门,这得益于其经济集聚程度高,商业规则简约和良好的专业服务等一系列软硬件支撑体系。香港的综合增量竞争力分项指数为0.278,排名全国第32位,同比下降了14位。 「守成有余,创新不足」的城市发展局面始终没有改变,香港过于着重贸易、金融、航运、旅游、专业服务这五大产业,而对不少规模较小、新兴但极有潜力的产业关注不足,从长远看缺乏新型产业业态的支撑和引领。
2014年香港综合竞争力指数与排名
年度 |
综合经济 竞争力指数 |
排名 |
综合增量 竞争力指数 |
排名 |
综合效率 竞争力指数 |
排名 |
可持续 竞争力指数 |
排名 |
2013 |
1 |
1 |
0.363 |
18 |
0.733 |
3 |
1 |
1 |
2014 |
0.913 |
2 |
0.278 |
32 |
0.726 |
3 |
1 |
1 |
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资料库
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整体领先,「知识城市」成短板。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指数为1,排名全国首位。各分项指标中,「和谐城市」和「全域城市」竞争力分项排名保持第一;「生态城市」竞争力整体领先,得益于连串环保和能源政策的推行和所取得的成效。 「文化城市」和「信息城市」竞争力分别排名第二及第三。唯「知识城市」竞争力排名第19,较去年下降14位;虽然竞争力整体领先,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数目持续增长,但政府为创新及科技发展提供的支持作用不明显,缺乏大胆的支持科技的计划和有力的科技创新激励制度。
香港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分项表
可持续竞争力分项 |
知识城市 竞争力 |
和谐城市 竞争力 |
生态城市 竞争力 |
文化城市 竞争力 |
全域城市 竞争力 |
资讯城市 竞争力 |
等级 |
★★★★★ |
★★★★★ |
★★★★★ |
★★★★★ |
★★★★★ |
★★★★★ |
指数 |
0.554 |
1.000 |
1.000 |
0.977 |
1.000 |
0.978 |
2013年排名 |
4 |
1 |
2 |
1 |
1 |
4 |
2014年排名 |
19 |
1 |
1 |
2 |
1 |
3 |
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资料库
香港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虽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内地城市差距逐渐缩小。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未来香港需要居安思危,要在与内地合作的过程中抓住机遇,减低被边缘化风险;并利用大陆的发展发挥香港在「走进来」、「引出去」中的「超级连系人」角色作用,实现互利共赢。课题组从三方面就香港未来发展提出建议。首先,必须重视政府作用,凝聚社会共识。 坚持「适度有为、稳中求变」的施政主张,继续落实这届政府在政纲中提出的各方面承诺;协助香港企业建立品牌、升级转型和拓展内销,发展内地市场;并配合国家「十三五」规划,更好地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其次,利用香港自身优势,加大与内地的合作和联系,特别是扩大与广东和深圳的合作深度和广度。一是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二是支持由国家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和营运,三是促进「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四是推动「深港通」的落实。随着未来国家推出更多经济改革措施,香港的「超级连系人」角色必将进一步加强。再者,促进科技创新,引领知识经济。在巩固香港四大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动六项香港具有优势的产业,使这些产业的潜质得以充分发挥,提升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同时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如学习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的模式,在深圳设立香港高科技园,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发挥香港科技研发优势和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优势,实现共赢。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总括时说:「香港在可持续竞争力方面虽仍领先其他内地城市,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并面对内地城市巨大及急速的发展,香港要在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首位实不容易。这是给香港的一个警示,我们需要加快脚步、需要创新,亦需自我发掘新的驱动力。香港应好好运用自身优势,特别是世界级的金融服务业,支持中国崭新宏大的“一带一路”战略并抓紧当中机遇。在过去三年,我们已连续提倡香港特区政府应为创新科技、新兴产业发展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然而,创新及科技局的成立却一直被拖延。外面不乏好的机遇,我们需努力把握,形势不会等人,我们的竞争对手亦然。」
如有任何垂询,请与「基金」传讯事务经理周伊萍女士联络,电话: (852) 2865 3529 / 6030 6025;传真: (852) 2861 3361; 电邮: jimmie_chow@betterhongko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