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资源中心

新聞稿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香港发布会

2017.06.26

主办: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

 

摘要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

 

2016年综合经济

竞争力指数

2016年宜居

争力指数

2016年可持续

竞争力指数

1

深圳

香港

2

香港

无锡

北京

3

上海

广州

上海

4

台北

澳门

深圳

5

广州

厦门

广州

6

天津

杭州

杭州

7

北京

深圳

南京

8

澳门

南通

澳门

9

苏州

南京

青岛

10

武汉

上海

大连

建议:

– 建立新型全球城市
– 重视科技创新作用
– 建立更加包容平等多元协调的社会
– 吸引全球优秀的人才来港就业创业
–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

(2017年6月26日,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香港发布会于2017年6月26日在香港举行,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协办。 「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教授出席发布会,讲解2017中国特别是香港城市竞争力的最新分析结果。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由倪鹏飞教授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本年度《报告》主题为「房价体系:中国转型升级的杠杆与陷」,讨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房价体系的新发现及城市群体系的新格局。

2016年度的「中国城市竞争力」在延续以往报告的理论框架上,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精简和修改,构建了三大竞争力指标体系,对中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总体分析和分区域详细论述。

2016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北京、澳门、苏州和武汉。除武汉为内陆城市外,其余均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反映沿海地区持续领先的优势。十强城市的综合增量竞争力分项指数排名差异较为明显,但它们在综合效率竞争力分项指数均排名靠前。

2016年宜居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无锡、广州、澳门、厦门、杭州、深圳、南通、南京和上海。珠三角、长三角和港澳地区领先全国。在七项分项指数中, 十强城市在优质的教育环境、活跃的经济环境和健康的医疗环境基本上排名靠前;在绿色的生态环境的排名上差异较为明显;在安全的社会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基础设施的排名较后。

2016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澳门、青岛和大连。该排名表明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沿海城市将继续担当中国转型发展的火车头。在六项分项指数中,十强城市在知识城市竞争力、文化城市竞争力、全域城市竞争力和信息城市竞争力基本排名靠前,在和谐城市竞争力和生态城市竞争力的排名上差异较为明显。

香港的综合经济竞争力高据全国第二。分项上表现稍有差异,其综合效率竞争力分项指数为0.647,排名全国第三位,落后于澳门和台北,这得益于其经济集聚程度高,商业规则简约和良好的专业服务等一系列软硬件支撑体系。香港的综合增量竞争力分项指数为0.342,排名全国第19位,同比上升了17位。传统优势产业虽然找到新的潜在增值空间,但是亟需全力推动创新和科技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及转型升级,扩大和加强对外经贸关系,从而拓展新的增长源泉。

香港的宜居竞争力第一。优质的教育环境、健康的医疗环境、绿色的生态环境和活跃的经济环境是香港宜居竞争力处于全国第一的重要原因;而安全的社会环境和便捷的基础设施是香港宜居竞争力提升的短板。

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整体领先,「知识城市」需持。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指数为1,排名全国首位。各分项指标中,信息城市竞争力排名第1、生态城市竞争力和全域城市竞争力排名第2、文化城市竞争力排名第8、和谐城市竞争力排名第17;知识城市竞争力排名跃升至第4,这得益于过去一段时间香港的创科氛围显著提升,但必须关注大学的研究成果如何转化为产品,推动中游及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等关键问题。

香港的竞争力虽处于领先地位,但需要居安思危,并认清全球经济格局变化,通过进行经济转型和建立新型全城市,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和抓住机遇。课题组从三方面就香港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1)从产业发展角度,必须重视科技创新作用,建议香港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创新科技成为香港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重点打造“金融+创新”的核心功能。 (2)从社会发展角度,宜建立更加包容平等多元协调的社会,将全民共用和民生保障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同时吸引全球优秀的人才来港就业创业,提高香港的知识城市竞争力。 (3)从空间发展角度,一方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点作用和独特优势;另一方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促进粤港澳三地的要素流动与经济融合,形成一体化区域经济和统一开放大市场,为港人港企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从而扮演好中国走向世界的“超级联系人”角色。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总括时说:「欣闻香港保持高度的竞争力,并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社会服务机制等多方面的竞争力持续优化。居安思危、积极向上、敢于求变是香港人一贯的精神;面对当前全球、区域和国家新形势为香港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大家必须全方位继续推动在经济、社会、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各方面香港的建设;利用「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发展的机遇,为香港找寻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出路,提升香港的城市竞争力。 」

如有任何垂询,请与「基金」传讯事务经理周伊萍女士联络,电话: (852) 2865 3529 / 6030 6025;传真: (852) 2861 3361; 电邮: jimmie_chow@betterhongkong.org; 网址: www.betterhongkong.org

– 完 –

 按此以下载新闻发布会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