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
摘要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
2017年综合经济
竞争力指数 |
2017年宜居
竞争力指数 |
2017年可持续
竞争力指数 |
|
1 | 深圳 | 香港 | 香港 |
2 | 香港 | 无锡 | 北京 |
3 | 上海 | 杭州 | 上海 |
4 | 台北 | 广州 | 深圳 |
5 | 广州 | 南通 | 广州 |
6 | 北京 | 南京 | 杭州 |
7 | 天津 | 澳门 | 南京 |
8 | 苏州 | 镇江 | 武汉 |
9 | 南京 | 宁波 | 澳门 |
10 | 武汉 | 深圳 | 成都 |
建议:
– 建立新型全球都会
– 打造“科技+金融”的核心功能
– 最大化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分享国内发展的巨大红利
– 担当“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和核心枢纽
– 争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
(2018年6月29日,香港)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香港发布会于2018年6月29日在香港举行,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协办。 「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教授出席发布会,讲解2018中国、特别是香港城市竞争力的最新分析结果。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由倪鹏飞教授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本年度《报告》主题为「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详细阐述了城市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中的重大作用,并分析中国城市40年来成功发展的机理。
2017年度的「中国城市竞争力」延续去年报告的理论框架,以三大竞争力指标体系为基础,对中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及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总体分析和分区域论述。
2017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北京、天津、苏州、南京和武汉。除武汉为中部城市外,其余均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反映沿海地区持续领先的优势。十强城市的综合增量竞争力分项指数排名差异较为明显(香港排名第30、台北排名第89、其余在前10名内),但它们在综合效率竞争力分项指数均排名前20名内。
2017年宜居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无锡、杭州、广州、南通、南京、澳门、厦门、镇江、宁波和深圳。对比2016年有较大的排名变化,但珠三角、长三角和港澳地区仍然领先全国。十强城市在七项分项指数的表现有明显差异。香港、广州、澳门和深圳四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分别在2至4个分项指数排名前10名内,表现较为突出。其余6个长三角城市的分项指数得分较为平均,表现平稳。
2017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澳门和成都。该排名表明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沿海城市将继续担当中国转型发展的火车头,但中部和西部个别城市也正快速赶上。在六项分项指数中,十强城市在知识城市竞争力、文化城市竞争力、全域城市竞争力和信息城市竞争力基本排名靠前,在和谐城市竞争力和生态城市竞争力的排名上差异较为明显。
香港的综合经济竞争力继续高据全国第二位。分项上表现稍有差异,其综合效率竞争力分项指数为0.759,较去年有所提升。排名全国第三位,落后于台北和澳门。香港的综合增量竞争力分项指数为0.268,较去年为低。排名全国第30位,同比下降了11位。
香港的宜居竞争力保持全国第一。优质的教育环境、健康的医疗环境、绿色的生态环境和活跃的经济环境是香港宜居竞争力处于全国第一的重要原因。与去年相比,香港的教育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持不变,基础设施便捷程度出现大幅度上升,社会环境出现轻微的改善,医疗环境、居住环境和经济环境三个分项指标都有小幅度的下降。
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整体领先全国。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指数为1,排名全国首位。香港经济总量近年保持了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结构的视角看,香港在科技创新、产业多元化及转型升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依然较大。为此特区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致力于为香港未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巩固香港全国可持续竞争力第一的地位。
香港的竞争力虽处于领先地位,但必须认清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中国城市抱团发展大趋势,通过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和建立新型全球都会,以更好地适应新的世界发展环境和引领国内外的城市转型。课题组从三方面就香港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1)从产业发展角度,必须长期重视科技创新作用,建议香港在继续尊重经济规律和奉行市场运作的前提下,推动创新科技成为发展的新引擎,打造“创新+金融”的核心功能。 (2)从制度优化角度,在维持「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加强与内地城市经济融合。借最大化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分享国内发展的巨大红利。 (3)从空间发展角度,一方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让香港担当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和核心枢纽;另一方面主动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借香港拥有的优势,促进粤港澳三地的要素流动与融合,争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总括时说:「香港可以长期维持高度的城市竞争力,是社会各界同心协力的成果,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环境良好等各领域配合得宜的成就。面对全球经济发展不明朗、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持续高速发展并转型为香港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香港人必须贯彻积极向上、敢于求变的精神;利用好香港既有优势,把握科创、「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等机遇,促进香港的可持续发展,提升香港的城市竞争力。 」
如有任何垂询,请与「基金」传讯事务经理周伊萍女士联络,电话: (852) 2865 3529 / 6030 6025;传真: (852) 2861 3361; 电邮: jimmie_chow@betterhongkong.org; 网址: www.betterhongkong. org。
请按此以下载新闻发布会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