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已成立10周年。在过去岁月里,基金除到海外推广「香港」在亚太区的商业中心地位,期间,并大力推动珠三角与香港经济整合活动,务使令香港市民能加深了解珠江区域地缘、经济、人文交往关系及互补优势的重要性。适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近日出版一本有关泛珠三角的书:泛珠三角与香港互动发展,基金贯彻推广珠三角区域的工作加以支持部份出版经费,务使有关泛珠三角与香港的讯息能广泛发布,希冀提升香港市民对该地区的认识,更可加深了解该区域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关系及企业投资的前景。基金认为该书是值得推介,予以支持。
同时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杨汝万教授谈及出版该书的背景,更阐释其重要性,杨教授说:
「2004年6月初,广东与周边八省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最高领导人在香港、澳门和广州,举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并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简称「9+2」的新经济合作框架,就在中国南方顺利和隆重地诞生,影响深远。 泛珠三角成立是顺应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两个现今主要经济潮流的结合。这个合作协议的签订不仅为该地区的经济前景和人民生活创造了巨大的机遇,而且其他相类似的区域经济也殷切地关注有关协议的成效,进而评估应否创立同样的经济组合。 泛珠三角的成立无疑把珠三角显赫成功的经验,即时辐射到更广阔的地域。事实上,泛珠三角区内资源和自然环境纷繁多样,风土人情以至民族结构迥然有异,构成庞大的互动商机和合作空间,故此,新合作协议必然对这个占中国五分之一面积、三分之一人口,以及三分之一生产总值的地域,架构出一个美丽动人的未来。
为着香港能更有效和切实地与「9+2」其他的成员寻找合作的契机和加强认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于2004年12月中,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联合举办了「泛珠三角发展论坛」,「9+2」成员均派出学者和决策官员代表参与盛会。香港的官员、学者、商界和专业人士,以及使馆代表均踊跃参与。其后,论坛移师到香港中文大学,继续进行深入探讨和意见交流。 」
杨教授重申:
「为着把泛珠三角的构思放在更广阔的地域框架作出审视,论坛亦特别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代表参与,他们都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了泛珠三角的建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代表首先从国内宏观经济分布的角度,分析了泛珠三角的建立理据,以及对其他地域的示范作用及影响。另一方面,新加坡的代表则以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成员之一的观点,讨论了泛珠三角的产生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合作所产生的正面作用。与会者一致认为,泛珠三角的诞生为香港与内地广阔的地区迈向更紧密的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本书收集了论坛宣读的论文,而有关论文在会后已加以修改和补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文章付梓,我们要对所有作者的努力与合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
杨教授期望此书能为香港学者、官员和一般市民增强对泛珠三角的认识,进而强化彼此的合作发展。
杨教授总结:
「我们相信,香港与泛珠三角成员合作,机会和挑战兼而有之,我们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才能为个人的事业以至香港,打开新的局面,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
二零零五年九月廿二日
传媒如有任何查询,可致电28612622或传真至28613361与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梁资慧小姐联络。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是一个私人,非政治性及非牟利团体,由香港商界精英人士组成,目的是推广香港成为亚太区之财务,贸易,通讯及科技枢纽。 「基金」亦力促加强香港,中国及国际间之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