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資源中心

新聞稿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2010年的訪美活動完滿結束

2010.06.03

(2010年6月3日,香港)「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基金」)已於2010年5月12日至19日完成一年一度的訪美活動。訪問團代表於今天舉行記者會,向傳媒介紹此行之重點,並分享他們的觀察及體會。

「基金」執行委員會主席陳啟宗先生(恒隆地產有公司董事長)為本訪問團團長,成員包括三位「基金」理事鍾志平博士(創科實業有限公司副主席及執行董事)、伍穎梅女士(九龍巴士有限公司董事)及劉鳴煒先生(華人置業集團董事);以及「基金」行政總裁鄧淑德女士

在介紹訪問團成員後,鄧淑德女士簡介了一年一度訪問團的主要目的,旨在向美國介紹香港的最新近況,分享我們對中國內地發展的看法,亦從中了解美國有關人士及華府對香港、中國大陸、美國及中美關係等的看法。

本年度的訪問團訪問了行政機構 (美國國務院、美國商務部、美國財政部及國家安全會議);立法機構 (參議院議員Mitch McConnell(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國會議員、議員幕僚);在首府華盛頓的智庫 (「布魯金斯協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凱托研究所」(The CATO Institute)、「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及「美京美亞協會」(US-Asia Institute));香港駐美國總經濟貿易處金融機構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匯豐銀行」(HSBC));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及「穆迪」(Moody”s));紐約的智庫(「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S-Asia Relations));以及傳媒(《尼爾森報道》(The Nelson Report)、《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以及《福布斯》(Forbes)的專欄作家)。

在紐約期間,陳啟宗先生於「美國華人博物館」(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主辦的午餐演講會中發表以「Is the Sky Really Falling in U.S. & China?」為題的演講,分享其對中美關係的看法。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的邀請下,陳先生於其「胡應湘爵士傑出講者論壇」上發表以「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the Property Market Boom in China and Hong Kong」為題的演說,    吸引過百名人士出席活動(如欲觀賞有關演講錄影,可瀏覽http://www4.gsb.columbia.edu/chazen/events/wuspeakerseries)。此外,「紐約香港協會」 (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New York)為訪問團舉辦招待會及晚宴,讓訪問團與當地的商界朋友見面及交流。                              

訪問團亦分別獲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李保東大使)、中國駐美大使館(謝鋒公使)及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董曉軍副總領事)的接見及宴請。

陳啟宗先生表示在中國急速及巨大的經濟發展下,香港的未來是肯定的。香港的金融行業會繼續成功發展,並在國家的經濟 發展上擔當重要角色。現時美國對人民幣估值的問題十分關注,陳先生在會面美國有關人士時亦分享其見解。他表示人民幣的逐步升值和擴闊匯率是可能出現的。但 是,有關政策的推行並不是受到外國的壓力,而是內部需要,好讓人民幣慢慢發展成一個更靈活和可自由兌換的貨幣。美國不少金融及政界人士亦認同人民幣的升值 是無助縮小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赤字。陳先生相信中國領導人會採取適當措施以持續國家的發展,同時亦顧及中美的雙邊關係。

作為一位成功的工業家並於香港創立公司,鍾志平博士本身正是一個成功例子以展示香港的優勝地方,例如能有效地籌集資 金以配合公司擴張計劃、輕易地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以建立一支國際化的管理團隊等。他補充說,由於香港鄰近內地,正好為香港提供低勞動力成本和巨大的潛 在國內市場。作為一個國際樞紐,香港亦有助他把公司打進全球市場。鍾博士認同人民幣很可能會逐步升值。但是,它不會損害中國的經濟發展,因為中國銳意提升 其工業增值服務發展,並開拓其內需市場。他認為,中國和美國間貿易赤字並非單方面的問題,是需要兩國共同去面對及解決的。

伍穎梅女士認為與美國的政治和商界領袖的會面是富有成果的。隨著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和發展,世界的注意力將更聚焦於 其身上。香港憑藉其獨特的地理優勢、“一國兩制”的制度以及穩健的基礎支柱,定能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有所裨益,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美國不少人士亦認同香 港的競爭力,其中歸功於其獨特的行政制度。

劉鳴煒先生認為「基金」的訪美活動是成功的。從與當地的高層決策者、智庫及其他組織的對話中,我們了解到他們仍舊非 常關注香港的發展。對他們來說,香港一直是一個經濟自由和繁榮的指標地方,並將保持下去。不用多說,中國依然是眾人的焦點所在,尤其是在兩國舉行「戰略與 經濟對話」之際。香港應繼續作為世界進入中國的橋樑,同時亦向世界展示中國真實面貌。他很高興能在華盛頓進行了建設性的對話,更對明年的訪美之旅充滿期 待。

鄧淑德女士認為在大部份的美國受眾眼中,香港的狀態良好。他們對香港並不感到需要特別擔心的地方,反而中美關係卻是 對話的重點。人民幣的價值和中國即將推行的自主創新政策(Indigenous Innovation)等問題確實為雙方的關係添上壓力。不過,美國方面對中美關係政策的方向仍是正面及認同的。

「基金」行政總裁鄧淑德女士向訪問團成員及各受訪單位致衷心的謝意,他們的支持令到訪問團取得美滿的成果。秉承「基金」多年來致力促進香港、中國與國際社會的溝通,「基金」將繼續組織同類型的互訪,以助互相更深入的對話及瞭解。

有關訪問團詳細行程及會見人物、相片及成員簡歷,歡迎到「基金」網頁下載:http://www.betterhongkong.org

如有任何垂詢,請與「基金」傳訊事務經理周伊萍女士聯絡,電話: (852) 2865 3529 / (852) 6030 6025;傳真: (852) 2861 3361; 電郵: jimmie_chow@betterhongkong.org; 網址: www.betterhongko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