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香港发布会
主办: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所、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
(2009年4月15日,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香港发布会于2009年4月15日在香港举行,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所」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协办。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倪鹏飞教授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
一) 城市竞争力排名
利用客观资料对两岸四地294个地级以上中国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
综合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青岛、天津、苏州、高雄。 2006年、2007年、2008年香港也居首位。
增长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为:鄂尔多斯、河源、清远(三个城市并列)、铁岭、辽源、海拉尔、营口、通化、包头、巴彦淖尔。香港居288位。 2008年香港居第195位。
规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东莞。 2008年香港也居第2位。
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台北、香港、高雄、新竹、台中、澳门、深圳、东莞、东营、台南。 2008年香港居首位。
发展成本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海口、亳州、鄂尔多斯、基隆、台北、成都、高雄、三亚、延安。
产业层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北京、香港、深圳、上海、台北、新竹、台中、高雄、澳门、台南。 2008年香港居第3位。
生活质量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澳门、深圳、北京、台北、克拉玛依、厦门、马鞍山、新竹。 2008年香港也居首位。
二) 粤港澳城市竞争力
利用客观资料,对粤港澳区域内的23个城市进行比较;同时对粤港澳地区与两岸四地其他区域的整体城市竞争力进行比较。粤港澳地区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三个城市 分别是香港、深圳和广州。第一名到最后一名依次是香港、深圳、广州、澳门、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惠州、湛江、茂名、肇庆、汕头、河源、清远、韶关、梅州、揭阳、潮州、汕尾、云浮和阳江。
粤港澳地区的平均综合竞争力指数为0.62,排在全国第三名。粤港澳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基尼系数为0.14,排在倒数第三名,说明该区域内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粤港澳地区23个城市中,有6个排在全国前20名,还有8个集中在100~150名之间。
粤港澳地区在综合竞争力、综合增长竞争力、经济规模竞争力和发展成本竞争力四项指标中表现优异,而在经济效率竞争力、生活质量竞争力和产业层次竞争力三项指标中均处于明显的劣势。粤港澳地区应巩固并继续发扬其具有优势的竞争力,积极采取对策提高其较弱的竞争力,这样才能保持该地区的霸主地位。
综合竞争力排在前五名的城市,在发展成本竞争力指标中的排名明显落后于在其他指标中的排名,说明其仍然没能完全摆脱“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对能源依赖性强,经济的发展成本高,这些城市应该利用高新技术积极改造现有工业,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 中国城市在全球中的位置
本次报告的年度主题中,将中国主要城市与全球众多城市进行比较,发现:
在城市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中国城市总体处在全球的中下水准,中国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异巨大,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全球第一。中国竞争力最强的城市:香 港仅排在全球500个城市的第26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前10名城市有8个城市属于中国,依次是包头、呼和浩特、烟台、东莞、中山、惠州、潍坊、芜 湖。全球增长前50名的城市中,中国有40个。
在世界城市网路联接度方面,中国香港、北京、上海和台北四个城市已跻身世界城市前列,成为世界城市网路的重要节点,其中,在全球624个城市中,香港第八,北京第九,同时跻身全球前十名,是世界城市网路中的次级节点,属于三级世界城市中的Beta级,成为亚太地区的中心城市;上海、台北分别居19和22 位,是世界城市网路中的重要中转节点,属于Gamma级。广州、成都、天津、南京等在世界城市网路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中国多数城市的整体联结度与 欧美城市差距巨大。
基于中国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分析,报告建议研究中国城市的全球竞争战略:制定面向2030年的全国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包括全球顶级城市在内的多层次、开放型的中国城市体系。实施重点突破、大国支撑、成本领先、产业驱动、开放带动、梯度推进、集约增长、以民为本、科技创新、永续发展等十大战略。
四) 城市竞争力研究结果评述
香港中文大学杨汝万教授、香港亚太研究所沈建法教授出席发布会评述研究结果。杨 汝万教授首先指出2009报告表明国际化已成为中国城市的目标与战略。这同中国目前在国际上要担当的角色相符,因为欧美国家在近几个月受到金融海啸的冲 击。第二,香港在竞争力排名中领先中国所有城市,表现突出。在12项竞争力指标中,香港大都在前3名。文化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较弱,要注意改进。第三,香 港的经济与竞争力的表现在将来将进一部提高。特别是2009年1月国家公布了珠三角发展与改革纲要。国家也决定在香港、上海与广东4个城市进行跨境贸易人 民币结算试点。这将加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最近国家决定到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表明香港需加倍努力巩固其领先地位。并在将来与上海 达至分工。
沈建法教授指出,如何发挥香港的金融、贸易、服务业优势,进一部推动与珠江三角洲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香港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香港的城市竞 争力,搞好香港与深圳的合作尤其重要。重点之一是改进跨境设施与服务,方便市民来往二地。沈建法教授主持的《十一五规划时期香港与深圳的城市竞争与合作》 研究项目2009年香港市民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香港市民满意两地政府在跨境设施合作方面的表现。香港市民认为口岸最亟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是深圳方面的巴 士服务不足(19.3%)、过关时间太长(15.3%)和两地交通换乘不便(15.1%)。分别有15.6%和19%的受访者表示有考虑前往深圳或内地城 市居住或工作。 35.6%的受访者认为交通成本对自己前往深圳居住有影响。交通成本是影响市民前往内地居住或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与新口岸的建设相比, 市民更倾向于新的客运轨道线建设,尤其是联系主要口岸和市区的客运轨道线。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女士总括时说:「香港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一直高据首位,在全球500个城市排名中则列第26位。在全球化的竞争下,并自去年开始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国际经济秩序难免会产生重大变化。相对地,中国的经济在这些年来急促发展,因其经济结构,在这次全球危机中,所受的影响相对较轻。香港的经济属开放型,受外围环境影响较大,基于「不进则退」的原则,香港必需自强。然而若香港可善用既有的国际营商优势,并更重视背靠祖国之利,政府民间积极开拓「珠三角发展规划」下所提供的机遇,积极面对及解决目前珠三角区域内发展的不协调,采取新的区域策略性发展思维及目光,定能缔造对香港、区域以至国家都有利的合作及机遇。这也是「基金」致力推动的方向。 」﹙注:「基金」于上月27日刚举办了「珠三 角发展规划—香港工商界论坛」﹚
如有任何垂询,请与「基金」传讯事务经理周伊萍女士联络,电话: (852) 2865 3529;传真: (852) 2861 3361; 电邮: jimmie_chow@betterhongkong.org; 网址: www.betterhongkong.org。
– 完 –